close

【編譯謝雯伃整理報導】知識就是力量,更準確一點說,知識帶來經濟力量,是故全球各地都在爭奪知識的領導強權地位。據《英國廣播公司》報導,無論在美國、歐洲或中國這類新興強權,皆對高科技研究與創新的投資趨之若鶩。

這些國家尋找讓大學研究計畫搖身一變成為谷歌之類成功企業的創意靈感。它們希望知識科技產業能夠提供足夠的工作,填補金融風暴後緊縮的就業市場。

現在不投資這個領域可說是「令人難以置信」,負責研究、創新與科學領域的歐盟委員蓋根-奎因(Maire Geoghegan-Quinn)表示。她目前正努力推動歐盟加緊投資,將學術創意帶進企業實務應用。

她日前宣布,歐盟將於明年開啟一項60億英鎊的投資計畫,將資助歐盟境內1萬6千所大學、研究團隊和企業。為了與全球競爭對手並駕齊驅,在健康、能源和數位經濟等領域將提供近百萬個研究員職缺。

科技創新機會不等人

她強調,這項計畫目的是要迎頭趕上其他強權,而非嘩眾取寵。她表示,歐洲正面臨亟需「創新的非常時刻」。

「在中國,兒童早上6點30分就去上學了,在學校要待到晚上8、9點才放學。他們在學校裡加強科學、科技和數學等學科。我們必須自問,歐洲的兒童會這樣做嗎?」

「這就是競爭所在。我們必須要奮起追上。歐盟會員國必須了解,知識經濟才是未來能夠提供工作的經濟體系,這是我們必須投資的領域。」

不過,她表示,歐洲所面臨的挑戰在於,如何像美國一樣,成功地將科技創新想法商業化,iPhone和臉書就是很好的模式。

奎因表示,她曾在諾貝爾獎頒獎晚宴上見識到有意投資者可能會面臨到的困難。當晚有一名研究獲歐盟補助的得獎者不斷發言攻擊官僚體制在科學研究資助上的迂腐,讓她像是深陷地獄一樣。

那次的經驗讓她誓言不再讓這種情形發生,因此她開始推動一項計畫,讓研究者的經費取得更為容易,希望在2014年之前,讓歐洲單一研究區的夢想實現。

在經濟前景一片烏雲的狀況下,她認為高舉「創新聯盟」的大旗,投資於科學研究領域和高科技產業有其實際上的必要性,如此一來才能推動就業率增加和經濟成長。

「我們要努力做到,能夠向受經濟危機所苦的男男女女大聲說:這是一條黑暗的隧道,不過盡頭有光亮存在,讓我們告訴你們光亮在那裡。」

各界對教育和經濟之間的中間地帶越來越感興趣。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9月舉辦了全球知識經濟論壇。各個捉襟見肘的政府集合在這次論壇上進行腦力激盪。

英國大學事務大臣威利茲(David Willetts)呼籲各國政府減少不必要的規範,因為這些規範降低了諸如太空研究等領域的發展。

法國則決定要繼續投入資金發展相關領域,一項3百億歐元的旗艦計畫即將展開,成立一系列「創新中心」,將大學、主要科技公司和研究機構集中在一起,創造出新的知識產業。

法國企圖複製美國加州矽谷這樣的科技中心。某種程度來看,這些創新中心就是科技時代的工業城,被專研科學的大學校園和高科技公司所包圍。

然而,知識經濟種子散播的地區並不是特別廣泛。雖然美國一直被稱為創新強權,但事實上大部分科技創新都根植於東岸和西岸特定的科技特區。

若以歐洲地區申請專利的數量來看,知識經濟在歐洲發展也與美國呈類似的趨勢,密集集中在英格蘭法國、德國和芬蘭等地。

而有些投資的回收若不如預期,無法持續讓好工作集中出現在這些高科技特區,也可能會引起政治問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日前警告,各國政府須於教育領域進行更多投資,以避免出現產業空洞化的現象。

培養青年思考與創意

微軟集團歐洲區主席穆赫菲特(Jan Muehlfeit)解釋了這些新的數位產業與其他產業的不同之處:數位科技產業擴張的速度和範疇是傳統製造業遠不能及的。

他說,想要嘗試投入這種多變性極高產業的政府需要確保該國年輕人的教育程度良好、具有創意並且適應力強。

穆赫菲特指出,南韓就是一個成功的例子。南韓在一個世代之前開始特別提高教育水準。截至目前為止,成果錦然,西方國家已開始進口南韓製的車輛和電視。

參與本次OECD知識經濟論壇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奧曼(Robert Aumann)也強調,教室與產品展示間之間應有緊密連結。「你要如何能帶來創新呢?教育、教育,還是教育。」他說。

不過,嶄新的高科技產業並不能夠完全取代舊式產業。美國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主席黛依(Gordon Day)指出,數位產業可能可以帶來龐大的收入,不過這些產業聘用的人數可能不如想像中的多。某些公司可能只需要相似規模傳統產業員工人數的1/10就能夠運作得當。這對許多正在為停滯就業市場找尋出口的政府來說,是個不願面對的真相。

高技術人才需求上升

不過,停在原地什麼辦法也不想,從來不是一個可行的選項。OECD公布的數據顯示,金融危機對於就業市場多所改變。在金融危機中,就業市場中少了1千1百萬份工作,其中有半數工作消失在美國。受害最深的是低技術勞工和製造業。如果新興科技產業將釋出職缺填補目前的空缺,所需要的也是高級技術工作,當中有許多則要求專業學位證書。

目前各系所畢業生的人數也顯示了知識強權過去維持的平衡已開始轉移。在全球經濟強權的總研究生人數中,中國的研究生人數佔當中12%,接近於英國、德國和法國研究生人數的加總。而目前的超級經濟強權美國,所擁有的研究生人數仍舊是世界最多,佔26%。

南韓的研究生人數為全世界第6,超過法國和義大利。這表示,美國以及歐洲國家必須要和這些新興亞洲知識強權競爭。不過,若提及鼓勵研究最為發達國家,美國的大學體系仍舊是首屈一指。9月初出爐的一項排行榜調查了全球各大學所進行的研究對世界造成影響的程度,在前50名中,有40項研究是美國大學所進行。

9月稍早,哈佛及麻省理工學院這兩間波士頓頂尖大學公布了財務報表,2間學校所獲得捐贈金額達270億英鎊。這件事再次強調了頂尖美國大學的財源有多充足。

「創新、教育和技術3者形成金三角,這個結構極為重要,界定了問題和解決方式。」OECD秘書長古瑞亞(Jose Angel Gurria)表示。

「這是一個割喉戰的世界。我們失去了這麼多財富,我們失去了這麼多出口機會,我們失去了這麼多的福利,我們失去了工作、工作、工作。」他在巴黎告訴與會代表。「我們必須採用更高科技的經濟成長方式來重振我們的經濟。」


本文出自: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930/131/2zmpn.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曲哲嘉沼謠塗勺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